台塑王永慶的傳奇一生與典範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2008年10月15日在美辭世至今(15)日滿十年,有著「經營之神」稱號的他,終其一生致力於企業經營與社會回饋,留給世人彌足珍貴的典範,同時更繼續影響社會正能量的提升。
「永不停下腳步」是各界對王永慶和台塑集團的既定印象。17歲在嘉義開了生平第一家米店,開啟一生的創業之路,之後經營木材行再到建立塑膠王國,仍未以此自滿。
追求效率 奮鬥不懈
1994年,在雲林麥寮進行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計畫,創建台塑六輕,成功垂直整合石化業上、中、下游,並陸續跨足醫療、生物科技及鋼鐵等領域,不斷與時俱進,以維持並擴大台塑集團的領先地位。
企業足跡從台灣逐步向海外拓展,不斷創造利潤及就業機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強大的穩定力量。
直到長眠前一刻,他仍遠赴美國進行業務考察,正如王永慶最愛的長跑一樣,他是用盡一生在做一場劃時代的長跑,不但是為自己、為集團而跑,也跑出台灣的奇蹟與驕傲。
他一生誠懇打拚,勤勞樸實,追求效率、止於至善,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奮鬥不懈的人生態度,時時刻刻,猶如標竿,警惕著大家。
堅持理想 永不妥協
王永慶一生對於政治始終保持距離,但每次遇到有違經濟發展、攸關全民利益等情事,就會親自執筆,向政府上「萬言書」,他那企業家愛國愛民精神,讓人敬佩。
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前,他舉行記者會強調環保、經濟與兩岸政策,主張台灣應放棄兩國論、修正戒急用忍、開放兩岸三通。同年,健保面臨財務危機,王永慶發表專文,強調醫療資源浪費是根本原因,應從杜絕浪費、改革制度著手,而非調高保費、增加人民負擔。
文中並提及,今天台灣社會弊端叢生,乃受政府公共工程漏洞流失的不法之財毒害所致,若能徹底改革,將為社會革新帶來一道曙光。
2003年底,王永慶再呈萬言書,他認為台灣北部已經有國際機場及順暢之陸運網路,若再興建一座國際港埠,將可塑造國際級首府都市,促進國際商業交流,為經濟前景添注活力。在在可見他以改革社會沉痾、提振經濟及產業發展而提出的針砭卓見。
無私大愛 濟貧扶弱
王永慶在生活上始終自奉儉樸,但在行事上卻熱心公益、為善不欲人知,是一位深具愛心的企業家。他常說:「有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提到,台塑一向做很多公益,只是比較不宣揚而已,以前是老董事長從創辦長庚醫院和三所學校(明志科技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一步一步走來。公益這件事情對集團而言,是重中之重。
台塑集團常務委員王瑞華也說,兩位創辦人在1976年創設「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就是想要給台灣最好的醫療服務,提升整體醫療水準。
台灣921大地震時,台塑集團捐款協助救災,並且認養16所地震受損小學,後續更協助60所台灣各地的老舊危險學校進行改建。
產學合作 培育菁英
要辦就辦最好的!王永慶經營理念落實到人才培育,像強調實務教學、產學合作的明志科技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以及強調學術研究的長庚大學,一步一腳印成為國內知名大學,同時是企業、醫療界培育菁英的搖籃。
王永慶在1954年創業後不到十年,一切還在風雨飄搖時,就決定興辦明志工專,創校時,推動全體住校的生活教育,結合實務學習,培養勤勞樸實態度。
當時明志以公立學校的收費,加上實施工讀實習制度,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唸書,另一半時間到台塑各個工廠工讀賺錢,讓許多家庭經濟不優渥但有心向學的孩子有了另一個選擇,所以早期許多明志的學生都是放棄前段的高中或專科志願,慕名而來的,而這項工讀制度也成為明志獨特的校風。
而分別創立於1987、1988年的長庚醫學院和長庚護專,以培育優秀的醫學和護理人才為目標。其間,王永慶更特別在長庚護專開設原住民專班,幫助原住民少女就學及就業,也在明志工專開設技術訓練班,學成後可選擇到台塑內部或外面公司工作,讓當時資源貧乏的原住民一代就脫貧。
兄弟同心 業界美談
2008年10月17日清晨6時30分,載著王永慶靈柩的班機降落桃園機場;當時守候多時的弟弟王永在,望著緩緩移動的靈柩,撲身向前,用盡氣力大喊一聲「阿兄」,痛哭失聲幾乎癱軟的情景,即使過了十年,仍讓人歷歷在目,為之鼻酸。
王永慶嚴肅耿直,王永在則平易近人,兩人個性不同,卻默契十足,王永慶擘劃大局,掌控集團發展方向,王永在負責執行,使命必達。
同時,王永在隨和圓融,很了解兄長的脾氣,有些事雖和王永慶意見相左,但不會意氣用事,轉過頭仍會確實執行兄長所訂的政策。
王文淵說,早期台灣企業,代表人都只有一位,所以他的伯父是董事長,大家都以他為主,他父親就比較低調,其實兩兄弟個性有非常大的互補,這在台灣的企業界很少看到,兄弟會這麼合作無間,五十多年來,都一起共事、一起經營企業,企業界沒有第二個。
本文章來源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546/3421633?from=ednap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