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長城是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雖是整天的傳媒能讓大家在萬千里之外神遊它,只是,只有在飛沙瀰漫中登上雄偉的「嘉峪關」城樓,眺望火舞狂沙的莽莽戈壁灘和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從討賴河谷仰望近百米高懸崖上的「長城緊要墩」 — 明代長城的最西端起點;攀爬在崇山峻嶺中游龍般若隱若現的「懸壁長城」,看那懸掛山腰的城牆自山上陡跌而下,才具體會前朝邊關那狼煙峰火戰事頻仍的流年精神,感知西出雄關時的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吟起「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1987年,嘉峪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宇宙文化遺產。
嘉峪關 天下主要雄關
明代逐出蒙古後,從明初建文年向來到明末萬曆年,東起波濤翻滾的鴨綠江、西至荒莽黃土的嘉峪關屢修長城。歲月封存了時常長城,留下一些殘垣斷壁。矗立於戈壁翰海中的嘉峪關是繁多關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萬裏長城畫廊中一幅最精緻的圖畫。
嘉峪關位於甘肅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始建於明洪武5年(1372年),後來途經168年時分的修建白蟻防治。史料記載:「初有水後首置關,有關事後建樓,有樓後首築長城,長城築後首可守也」。嘉峪關地勢險要,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被譽為「天下主導雄關」。張騫、霍去病、班超等名將都曾到此留下威名。
來到景區門外,遠處城樓才初見端倪,一股雄豪之氣就撲面而來。大漠中的嘉峪關早已與清冽的湖水相依,古時城牆腳下雖然一片大湖,今朝水位下降,湖面退出老遠了。來自關內的人從「東閘門」進關城,此門是進關唯一通道,門上建有閘門樓。從東閘門鄰近的角墩起,還築了8公里懸壁長城。
清嘉慶14年(1809年)肅州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裡南有祁連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鐫刻成碑立於城樓西面。
嘉峪關坐西向東,背向西域面向朝廷,布局嚴謹。城關由內城、甕城、羅城、外城和城樓合成,兩翼城牆橫穿戈壁。現存關城以內城為主,周長640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築而成。修城牆用的黃土都歷練篩選和烈日暴曬將草籽曬死。西牆是迎敵的正面,再加以 9萬9999塊磚包砌,最堅固。據說當年工匠準確考慮用磚10萬塊,結果只剩下一塊磚,原來存放在西甕城的樓臺上,稱為「定城磚」。歷經600多年,牆體雖略有剝落,照例健全牢固。
內城東城垣開光化門,展示旭日東昇,瑞氣普照大地。西城垣開柔遠門,展現明朝對關外各民族施以懷柔政策,以長治久安。兩門再度築甕城。東甕城門樓眉額刻「朝宗」二字,展現過往朝廷官員雖遠行邊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西甕城門額刻「會極」二字。意即從西域來的諸侯、商旅,友好地在這裡相會,從這裡進入中原。甕城門朝南開,進入內城要折90度,避免城門打開時內城暴露無遺,變動內城的共同防線。
嘉峪關西面迎敵,西城牆開一個最要點的關門,額刻「嘉峪關」三字,走出此門就是出國(離去中原)進入西域了。售票處出售之前嘉峪關長官簽發的「關照」,好比當天的護照。站在嘉峪關大門之下,關外風沙肆虐的嚴酷和關內遙遠歲月的輝煌融為一體。迎著戈壁殘陽,真能心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
城牆上建有箭樓、角樓、敵樓共14座。箭樓用來觀望烽火。內城四角有碉堡狀敵樓,是守城士兵值勤的住址。回望同在一條中軸線上的嘉峪關樓、柔遠樓和光化樓,3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飛簷淩空、氣宇軒昂,雖歷盡滄桑油漆斑駁,依舊湧現著當年已經的輝煌。
關城內有廣大明清建築。文昌閣建於明代,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轉換迴廊。走進是官廳,四面裝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難得在你死我活、殺氣騰騰的關城,還有如此儒雅之地。
戲台是1792年清代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台。木製屏風把原委台分隔開,屏風正中繪製八仙圖。天花板畫八卦圖。兩側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那尼姑居然袒胸露腹,面前有一小怪物,反映了金戈鐵馬宇宙裡精壯男士特殊的時光生活,這些繪畫內容在其他戲臺上極其分外,戲台兩側書寫著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包含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
遊擊將軍府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指揮中心,也是朝廷統治住址、緊密西域和中亞的樞紐。現時用蠟像整體地展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工作、生活情景。
關帝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
關牆有一處叫「擊石燕鳴」。傳說成群結隊的燕子都在關城內築巢棲息,每天飛出覓食,傍晚相伴回歸。一日颳風下雨,燕子歸來時城門已關,風高夜黑,關城森嚴壁壘,多數燕子難以逾越,誤撞城牆而死。傳說死燕精靈不滅,保佑著護城將士。當天高氣爽時,用石頭敲擊牆基會聽到啾啾燕鳴聲。「遠因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將士出征前總要到此擊牆,聽到燕鳴視為吉祥,以至牆體擊出凹槽。目下牆下擺一大石塊,擊牆改為擊石。當敲打石頭時,我凝思諦聽,宛然聽見有一種聲音在講述著那「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動盪精力,令人感嘆。
長城首要墩
明嘉靖18年(1539年),肅州兵備道李涵從嘉峪關向北加築了8公里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處修建了「長城根本墩」,轉變重關並守的防禦體系,它們伴跟著嘉峪關演繹了許多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
嘉峪關軍事防禦體系建有66座烽燧墩台,長城重要墩系南路十墩之首,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位於嘉峪關南討賴河岸,再名「討賴河墩」。西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漠,與南面的祁連山隔討賴河相望,地勢險要。在山巒跌宕起伏、澗深崖陡的荒原中,墩台縱橫交織、相互瞭望,負荷屯兵、烽火、傳遞軍情、保障屯耕和通商。重要墩目今只殘存一個黃土夾沙夯築的大土包,底部呈方形,邊長14米,殘高7米,雄踞討賴河岸82米高的懸崖上,與嘉峪關交相輝映,合成「西襟鎖鑰」。
嘉峪關廣闊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絢麗多姿的人文風光,引來了澳洲藝術家安德魯‧羅傑斯。2006年10月,他在距離長城要緊墩3公里處、討賴河南岸與切要墩景區東門平行的山體上,創作了3幅世界藝術作品,國度作紙,石牆為線,用現代藝術手段勾勒出古老中國文化的神韻。嘉峪關市千餘人照應此創作。其中「生命的韻律」長寬各200米,寓意生命、長大;「驛使圖」 出自嘉峪關魏晉墓磚畫;「舞者」 參照黑山崖畫,總占地盤積23萬平方米,每件作品相距1公里,為嘉峪關長城文化又添新彩。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從嘉峪關城東門一側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的石關峽口,是片石夾土牆,因有231米長城懸掛山腰,攀緣於高150米,傾斜度45°的山脊上,恐怕城牆自山上陡跌而下,垂若懸臂,後人命名為「懸壁長城」。這段長城原來全長7.5公里,刻下只殘留750米,周圍粗糙的山脈光禿禿的,裸露著風沙留下的深深皺褶。一座烽火臺海拔1750米,據說是萬裏長城上最高的。1987年修復懸壁長城一段,牆頭築有垛牆,首尾各築一墩台,在首墩和山坡下築台階式步道。沿著城牆走到墩台費時35分鐘。
長城當緊墩和懸壁長城兩處景區正在開發,大興土木,建設觀景平臺、滑索、吊橋等遊樂場。長城當緊墩景區的主題是戈壁美景和西北民俗風情,懸壁長城景區的主題是古絲綢之路文化和長城文化。雕塑群重新現了中國古代在嘉峪關場地留下過史跡的七位歷史人物造像,他們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霍去病,率軍攻伐匈奴、班超、玄奘、馬可波羅、林則徐、左宗棠。景區內外道路正在修建,有的地區要開車在戈壁的碎石上。
大漠蒼茫,衰草斜陽中,幾百年興替聚散、流變演繹,往返嘉峪關的人們來了再去,駐紮城關縱橫馳聘的將士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駿馬回槽、刀刃入鞘,嘉峪關城樓完好地保存下來,無名工匠堆砌的城牆,留下的雕樑畫柱,壯士們寫下的一地傳奇,一如既往地向後人訴說著它的故事。
回到嘉峪關市彷彿始末了取道600多年時空交錯的旅行。原先還沉浸在中原和西域的流年往事中,轉身儘管一座工業化城市,讓人突然不容易今夕何夕。嘉峪關夜市保管得很好,很熱鬧,以夜光杯出名。夜光杯以祁連山所產典雅墨玉、黃玉為原料精工雕琢而成,紋飾天然,杯壁極薄,但在全盤黑夜中夜光杯是不容易發光的。若倒入美酒,在皓月映射下,清澈的玉液路過薄如蛋殼的杯壁熠熠發光,因而得名。還要嘗嘗甘肅牛肉拉麵,手拉麵滑韌有勁,吃一碗應允管飽一天。
小貼士:
1.從蘭州乘坐22點啟程的火車,次日清晨到達嘉峪關。三處景點離市中心都不遠,坐出租車很方便。出嘉峪關大門即或關外了,那裡戈壁沙漠浩瀚無垠,當前是滑翔機基地,算數出租滑翔機,在荒漠上空俯瞰嘉峪關雄姿。
2.新城鄉魏晉磚壁畫墓群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里的戈壁灘上,有古墓葬千餘座,最大特點是繪有圖案的墓磚,即日已開發18座。進入其中一位墓,墓道不長就進入墓室。墓壁往上堆砌成一位大三角,這樣ok分散來自墓頂部封土的壓力瑜珈教學,歷經很多次天地震依舊完好。魏晉墓的磚壁畫顏色照常鮮艷,內容包含魏晉時期的各個方面。嘉峪關還有其他的旅遊景點,如七一冰川,黑山摩崖等。
3.夜光杯混有假貨,假的紋理相等而有規律,杯互碰會發出沉悶的卜蔔聲。天然礦石每一隻杯的紋理都相異,杯互碰會發出清脆的當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