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老宅民宿懷舊「瘋」潮 棧板吧台休閒顯學

瀏覽:794      發佈時間:2012-09-27 20:41:19 Share |

 

台灣近年大量出現各類民宿,山邊海角,常見頂級民宿;但在古都巷弄間,則多了由老宅改建的古味民宿。頂級強調奢華,古味則多了三分溫厚質感,在旅人的記憶中,各有風華。

記者林嘉琪、叢昌瑾/調查報導

老宅,要用時間慢慢賞味,古老的住宿空間,因為有人情流動及故事,成了又潮又Fun的休閒顯學。

營造回家概念 老屋注新水

台灣各地都有老建築,像是台北北投、康青龍生活街區、南投中興新村、西螺老街等,近來,民宿的概念滲透進老屋,「來住溫叨(來住我家)」或是「回家囉」的旅宿方式,讓台南的老房子找到生存之道。

台灣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顏世樺形容,古都的街道分布就像是「豬肉上的油花」。台南舊城區範圍相當於台北博愛特區加上西門町,在這塊區域裡,擁有傳統工法和地方特色的老宅約有一萬多棟。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台南民間這幾年極力推動老屋欣力活動,民眾開始改造老房子,已有兩百多棟老宅發展成民宿、餐廳或展覽空間。

住老宅 穿巷訪弄處處驚喜

由於這些老宅集中,旅宿老宅,隨意走走,就能找到吃的、遇到好玩的,穿巷訪弄處處驚喜,「用懷舊心情住老宅、在城市裡慢旅遊」的國民旅遊玩法,成了最夯時髦。

走進位在台南市五條港區舊港路上,一百一十五年歷史的「屎溝墘客廳」,一定會注意到大廳地面的石河,下頭一度是有小魚優游的舊河道。屋主蔡宗昇解釋說:「當年,這條河道負責把沿岸民宅的水肥運走,被當地人喊為『屎溝墘』。」把房蓋在水肥溝上,真是很務實的生活選擇,也保留住老台南人「順勢而為」的風格。

五年內造訪十五次台南安平的「台窩灣民居」,次數比回娘家頻繁的陳美華,也把老宅民宿當自己家,因為業主歐惠芳在清晨會為旅客親手煮熱騰騰的台南虱目魚粥,有時買包子、煎蛋餅把旅客餵得滿足。「住古厝吃台南味,味道超合,但遇到對的古厝主人,旅程更大加分。」陳美華笑說:「以後結婚就從『台窩灣』嫁出去好了。」

歐惠芳說,老房要使用才會有人氣,但木造老房要呼吸,長期使用冷氣會傷害木頭房間,所以房間只能輪著開放,「不追求住滿,希望入住的旅客感覺像回自己老家」。

設計風格呈現「遊戲般」的老宅「木子民居」,則富有「老而新生」的老宅意象;四層樓裡擺放民族風和舊物,出入流動的多是年輕臉孔。豐富的復古元素,旅客隨時能發現新鮮事。木子門內有貫穿整棟建築的大樹,以極具靈性的姿態向著光明的未來伸展。

台大戲劇系學生李文心曾在法國農場打工換宿,在法國滾過乾草、鋸過木籬笆,回台後她跑到「木子民居」當起老宅小管家,「因為這裡慢慢的,感覺得到在生活。」木子半開放的頂樓房間,有一回入住五位房客,李文心親手繪製了府城俯視圖,藏在老宅裡請過生日的壽星四處尋寶,找出生日小禮物,結果小小一張地圖,就此成了特殊紀念。

至於「有方公寓」老宅,則因管家莎莎從巴黎跳蚤市場找到歐風燈具,從老門拆下的圓門把,由跳蚤市場找來的衣帽掛鉤…,外觀則有著黑色花窗、欄杆和亮綠色窗戶,傳統一塊黑一塊白的磨石子地板,搭配歐風燈具,府城和法國的藝術元素相互激盪,典雅有致。

咖啡、旅人 讓老宅飄新味

「老房子不見得用老方式來做。」莎莎待過墾丁觀光飯店,對旅宿行業的了解加上熱愛生活,有方的空間及運作,正可滿足人們心裡「想有個舒適的家的想望」。陽光的莎莎站在一樓由貨箱棧板組成的吧台區,邊煮咖啡邊佐以爽朗笑聲,讓夏日陽光裡的老宅,更加迷人。